在通貨緊縮情況下采用怎樣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的操作: 1、 在經濟擴張時期,稅收自動而及時地增加,失業保險、貧困救濟、弄產品價格支持等轉移支付的減少,有助于抑制通貨膨脹; 2、 在經濟衰退時期,稅收自動而及時地減少,各項轉移支出的增加,又有助于緩和經濟的衰退。因此,自動穩定器能夠減輕經濟周期的波動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 貨幣政策的操作: 1、當經濟形勢趨于蕭條時,中央銀行可以在公共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以降低利率,刺激經濟發展;可以降低再貼現率,以擴大信貸規模增加投資;可以降低存款準備率,使投資擴張,刺激經濟增長。 2、當經濟形勢趨于過熱時,中央銀行可以在公共市場上賣出政府債券,以提高利率,抑制經濟增長;可以提高再貼現率,以壓縮信貸規模,減少投資;可以提高存款準備率,壓縮投資,抑制經濟增長。望采納,謝謝
人家說的是通縮啊 。主要是采取擴展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主要包括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增加貨幣供應。還有的方法是:1,調整產業結構,減少過剩需求以應對需求不足 2,改變預期,回復市場信心 3,完善社保,解決人們消費的后顧之憂。
請問什么時候要用什么樣的財政政策?什么時候要用什么樣的貨幣政策?
請問什么時候要用什么樣的財政政策?什么時候要用什么樣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是國家干預經濟的主要政策之一,西方學者一般把財政政策定義為:為實現宏觀經濟目標而對政府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決策。
中央銀行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利率進而影響投資和整個經濟以達到一定經濟目標的行為就是貨幣政策。
在蕭條時期,國民收入小于充分就業的均衡,總需求不足,所以政府應該增加政府支出,減少稅收以便刺激總需求的擴大,消滅失業。在膨脹時期,存在過度需求,會引起通貨膨脹,所以政府應該減少政府支出,增加稅收以便抑制總需求,消滅通貨膨脹。
貨幣政策一般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前者是通過增加貨幣供給來帶動總需求的增長。貨幣供給增加時,利息率會降低,取得信貸更容易,因此經濟蕭條時多采用擴張性貨幣政策。反之,緊縮性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給的增長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取得信貸比較困難,利率會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嚴重時,多采用緊縮性貨幣政策。
什么情況下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有效
我從2007美國次貸房貸引發的金融危機說起吧,一直到現在中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1、2007年美國爆發了次貸危機,此次危機迅速蔓延全球,導致了金融危機,我國也深受其害,一個重要的表現是大量出口型企業減產甚至破產,國內經濟有下滑的風險,再加上以歐美為代表的世界經濟也因此泥足深陷,世界經濟的外部環境趨向惡化。基于保證經濟增長的考慮,我國政府迅速制定了四萬億的投資計劃,這是政府主導的典型的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旨在刺激國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此政策一直持續到2009年上半年。
2、此次擴張政策雖然保證了經濟增長,但是也帶來了嚴重的后果,由于高估了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所以此次財政擴張的力度著實有些大,過度投資一方面導致了貨幣超發,流動性過剩,到了2009年下半年CPI上漲幅度開始加大,并至2012年初保持高位運行,經濟處于通脹之中,老百姓怨聲載道,相信樓主也是感受頗深;另一方面投資過度也導致了房地產行業的過度投機,房價高企。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政策開始轉向,政府一方面著手制定嚴厲的調控措施嚴控房價,同時也停止上馬了很多鐵道部的建設項目,此可認為是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另一方面央行也通過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銀行存貸款利率來收緊流動性,控制通脹。直到2012年初,CPI上漲幅度才降下來,但是房價依然高企,物價水平仍然偏高。這段時間無論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是緊縮的。
3、2012年第二三季度,經濟進入了非常復雜的階段,政策也進入了調整期。因為到今年為止,歐美經濟仍然沒有走出經濟低迷的泥淖,而我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一方面2012第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下滑至7.6%,創最近幾年新低,經濟走弱的風險很大,而且實體經濟發展出現困難(資金缺乏,跑路潮);另一方面物價形勢依然嚴峻,通脹警惕不容放松,而且高價在嚴控措施下依然堅挺。這種結構性的經濟形勢讓政策選擇陷入兩難選擇。所以政府實行了結構性的政策措施,一方面仍然堅持調控房價的政策不放松,但是在9月份的時候又批準了幾千億的“鐵公基”項目,這可看作是政府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另一方面在貨幣政策方面,央行實行結構性貨幣政策,大量使用數量型的貨幣工具比如逆回購、央票和調低存款準備金率來為中小企業提供貨幣供給,但是對于房地產貸款的貨幣供給卻大大收緊。總的來說,這段時間財政政策是擴張性的。
希望采納
當經濟運行在充分就業的產量水平的時候,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無效,使用這兩種政策都只會帶來物價水平的上漲,對產出沒有任何影響。
如果社會存在剩余生產力,使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就會有效果,在經濟蕭條時期,財政政策效果最大,因為這時增加政府支出帶來的擠出效應為0(或很小)。當利率很高時,貨幣政策效果最大,這是財政政策會帶來完全的擠出效應,而貨幣政策會降低利率并帶來產出的巨大增加。
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雖然兩種手段都是用來調控經濟的,但是著力點不一樣,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
從之前的歷史經驗來判斷,經濟不景氣時,財政政策用來刺激經濟比較有效,兒當經濟過熱時,貨幣政策的調控會顯得更具有實效性。
經濟嚴重蕭條情況下,比如前階段的經濟危機,呵呵。
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手段力度上,財政政策力度最大,是行政手段,貨幣政策一般是通過市場手段。
所以才政策更直接,市場一般會反映強烈,貨幣手段更分溫和。一般理解為經濟問題嚴重時,使用財政政策。
但是你說更有效,這很難說的,看看美國,最市場的國家,一樣有問題,什么政策都用了,還是危機。而且,方法是根據條件和可以利用的工具確定的。
理論只能給你使用的一般感念,有效言論一般都是所謂經濟學家的忽悠
相關推薦:
貨物運輸合同的效力(物流運輸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副部級退休年齡(副部級退休年齡是多少歲)
增值稅假發票(增值稅普通發票是假的稅務局怎么辦)
倒賣增值稅發票判多少年(倒賣票400萬判幾年)
撫養費糾紛證據目錄(家庭糾紛解決指南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