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棚戶區改造最新政策是什么?
1、加大各級政府資金支持。中央加大對棚戶區改造的補助,對財政困難地區予以傾斜。省級人民政府也要相應加大補助力度。市、縣人民政府應切實加大棚戶區改造的資金投入,可以從城市維護建設稅、城鎮公用事業附加、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土地出讓收入等渠道中,安排資金用于棚戶區改造支出。各地區除上述資金渠道外,還可以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適當安排部分資金用于國有企業棚戶區改造。有條件的市、縣可對棚戶區改造項目給予貸款貼息。
2、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改造。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根據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安排,通過直接投資、間接投資、參股、委托代建等多種方式參與棚戶區改造。要積極落實民間資本參與棚戶區改造的各項支持政策,消除民間資本參與棚戶區改造的政策障礙,加強指導監督。
3、規范利用企業債券融資。符合規定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承擔棚戶區改造項目的企業可發行企業債券或中期票據,專項用于棚戶區改造項目。對發行企業債券用于棚戶區改造的,優先辦理核準手續,加快審批速度。
4、加大企業改造資金投入。鼓勵企業出資參與棚戶區改造,加大改造投入。企業參與政府統一組織的工礦(含中央下放煤礦)棚戶區改造、林區棚戶區改造、墾區危房改造的,對企業用于符合規定條件的支出,準予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要充分調動企業職工積極性,積極參與改造,合理承擔安置住房建設資金。
5、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對棚戶區改造項目,免征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落實好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稅收優惠政策,將優惠范圍由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擴大到國有林區、墾區棚戶區。電力、通訊、市政公用事業等企業要對棚戶區改造給予支持,適當減免入網、管網增容等經營性收費。
6、完善安置補償政策。棚戶區改造實行實物安置和貨幣補償相結合,由棚戶區居民自愿選擇。各地區要按國家有關規定制定具體安置補償辦法,禁止強拆強遷,依法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對經濟困難、無力購買安置住房的棚戶區居民,可以通過提供租賃型保障房等方式滿足其基本居住需求,或在符合有關政策規定的條件下,納入當地住房保障體系統籌解決。
二、棚戶區改造的原則有哪些?
1、科學規劃,分步實施。要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政府財政能力,結合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合理確定各類棚戶區改造的目標任務,量力而行、逐步推進,先改造成片棚戶區、再改造其他棚戶區。
2、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棚戶區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強,必須發揮政府的組織引導作用,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充分調動企業和棚戶區居民的積極性,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3、因地制宜,注重實效。要按照小戶型、齊功能、配套好、質量高、安全可靠的要求,科學利用空間,有效滿足基本居住功能。堅持整治與改造相結合,合理界定改造范圍。對規劃保留的建筑,主要進行房屋維修加固、完善配套設施、環境綜合整治和建筑節能改造。
綜上所述,很多地方都在推進棚戶區改造,根據最新政策,棚戶區改造除了政府投資外,可以引入民間資本投資,方式也多種,參股、直接或者間接投資。并且,新政中對棚戶區改造中生活困難群眾納入保障性住房體系也作出規定。
國家的棚戶區改造政策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造目標
國家實施棚戶區改造的主要目標是改善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改善城市環境面貌。通過改造,旨在實現城市更新與民生改善的雙贏局面。
二、政策支持
1. 財政資金支持:國家通過財政專項資金對棚戶區改造進行支持,包括直接投入、貸款貼息等方式。
2. 土地政策支持:在土地利用方面給予優惠政策,確保改造項目的土地供應。
3. 融資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參與棚戶區改造,提供信貸支持和金融服務。
4. 稅收優惠:對參與改造的企業和居民給予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
三、改造方式
棚戶區改造采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等方式進行。對于居民的安置,實行實物安置和貨幣補償相結合的政策。
四、實施步驟
1. 前期調研:對棚戶區的現狀進行調研,制定改造計劃。
2. 方案設計:根據調研結果設計改造方案,包括規劃、建筑設計等。
3. 項目實施:按照方案進行拆遷、建設等具體工作。
4. 居民安置:對受影響居民進行合理安置,確保生活無憂。
5. 項目驗收:改造完成后進行驗收,確保改造質量。
五、監督管理
國家加強對棚戶區改造工作的監督和管理,確保資金專款專用,項目按期完成,改造質量達標。同時,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改造工作的公開透明。
總之,國家的棚戶區改造政策規定旨在改善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通過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實施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改造方式,確保改造工作的順利進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