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高手能夠幫我解答一道宏觀經濟學計算題?高分獎賞
要求有詳細解答過程,謝謝,題目如下:rnrn2 、考慮如下一個封閉經濟中的情況:消費函數 C=200+0.75 ( Y-T );投資函數 I=200-25r ;政府購買和稅收都是 100 ;貨幣需求函數( M/P ) d=Y-100r ;貨幣供應量 1000 ;價格水平是 2 。求:rn( 1 ) IS 曲線和 LM 曲線,以及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rn( 2 )當政府購買從 100 增加到 150 時, IS 曲線將如何移動,移動的距離是多少,并求出此時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is曲線;Y=C+I+G得到
Y=200+0.75(Y-100)+200-25r+100
0.25Y=425-25r
lm曲線;1000/2=Y-100r
兩個方程連立求解,可得
下題,一樣的
sorry
跪求一道宏觀經濟學的計算題答案,題目如下,好心人幫幫忙啊
在新古典增長模型中,人均生產函數為,y=f(k)=2k-0.5k2,人均儲蓄率為0.3,人口增長率為0.03rnrn求(1)使經濟均衡增長的k值 rnrn(2)與黃金律相對應的人均資本量高鴻業宏觀經濟學課后習題答案!
第五章 宏觀經濟政策實踐 一、選擇題 1.政府的財政收入政策通過哪一個因素對國民收入產生影響? A、政府轉移支付B、政府購買C、消費支出D、出口 2.假定政府沒有實行財政政策,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導致: 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稅收增加C、政府稅收減少D、政府財政赤字增加 3.擴張性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是: A、緩和了經濟蕭條但增加了政府債務B、緩和了蕭條也減少了政府債務 C、加劇了通貨膨脹但減輕了政府債務D、緩和了通貨膨脹但增加了政府債務 4.商業銀行之所以有超額儲備,是因為: 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適的貸款 C、向中央銀行申請的貼現太多D、以上幾種情況都可能 5.市場利率提高,銀行的準備金會: A、增加B、減少C、不變D、以上幾種情況都可能 6.中央銀行降低再貼現率,會使銀行準備金: A、增加B、減少C、不變D、以上幾種情況都可能 7.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賣出政府債券是企圖: A、收集一筆資金幫助政府彌補財政赤字 B、減少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C、減少流通中基礎貨幣以緊縮貨幣供給 D、通過買賣債券獲取差價利益 二、計算題 1、假設一經濟有如下關系: C=100+0.8Yd(消費)I=50(投資)g=200(政府支出) Tr=62.5(政府轉移支付)t=0.25(邊際稅率)單位都是10億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求預算盈余BS; (3)若投資增加到I=100時,預算盈余有何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一變化? (4)若充分就業收入y*=1200,當投資分別為50和100時,充分就業預算盈余BS*為多少? (5)若投資I=50,政府購買g=250,而充分就業收入仍為1200,試問充分就業預算盈余為多少? 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 解得Y=1000 (2)BS=tY- G- TR=0.25×1000-200-62.5=-12.5 (3)Y=C+I+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 BS=tY- G - TR=0.25×1125-200-62.5=18.75 由預算赤字變成了預算盈余,因為投資增加,帶動產出增加,在相同的邊際稅率下稅收增加,導致出現盈余。 (4)BS*=tY*- G - TR=0.25×1200-200-62.5=37.5 (5)BS*=tY*- G- TR=0.25×1200-250-62.5=-12.5 (6)因為預算盈余或預算赤字經常是由政府實行的財政政策造成的,所以經常用盈余或赤字來判斷財政政策的方向。但是盈余或赤字的變動有時是由經濟情況本身變動引起的,如本例由于投資增加到100,使得赤字變成了盈余,這是經濟本身的變動,而不是財政緊縮的結果。但如果用BS*則消除了這種不確定性,比如由(4)到(5),盈余變成赤字,完全是由政府擴張性財政政策造成。所以要用BS*而不是BS去衡量財政政策的方向。 2、假定某國政府當前預算赤字為75億美元,邊際消費傾向b=0.8,邊際稅率t=0.25,如果政府為降低通貨膨脹率要減少支出200億美元,試問支出的這種變化最終能否消滅赤字? 答案:在三部門經濟中政府購買支出的乘數為: Kg=1/[1—b(1-t)]=1/[1-0.8(1-0.25)]=2.5 當政府支出減少200億美元時,收入和稅收均會減少為△Y=Kg·△G=2.5×(-200)=-500 △T=t·△Y=0.25×(-500)=-125 于是預算盈余增量為:△BS=△T-△G=-125-(-200)=75億美元,這說明當政府減少支出200億美元時,政府預算將增加75億美元,正好與當前預算赤字相抵消,這種支出的變化能最終消滅赤字。 3.假定現金存款比率r0=Cu/D=0.38,準備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額的)r=0.18,試問貨幣創造乘數為多少?若再基礎貨幣100億美元。貨幣供給變動多少? 答案:貨幣創造乘數K=(1+r0)/(r0+r)=(1+0.38)/(0.38+0.18)=2.46 若增加基礎貨幣100億美元,則貨幣供給增加△M=100×2.46=246億美元。 4、假定法定準備率是0.12,沒有超額準備金,對現金的需求是1000億美元。 (1)假定總準備金是400億美元,貨幣供給是多少? (2)若中央銀行把準備率提高到0.2,貨幣供給變動多少?(假定儲備金仍是400億美元) (3)中央銀行買進10億美元政府債券(存款準備率是0.12),貨幣供給變動多少? 答案:(1)貨幣供給M=1000+400/0.12=4333億美元 (2)當準備金率提高到0.2,則存款變為400/0.2=2000億美元,現金仍是1000億美元,因此貨幣供給為1000+2000=3000億美元,即貨幣供給減少了1333億美元。 (3)中央銀行買進10億美元債券,即基礎貨幣增加10億美元,則貨幣供給增加 M=10×(1/0.12)=83.3億美元。 第六章 國際經濟部門的作用 1、設一國的邊際進口傾向為0.2,邊際儲蓄傾向為0.1,求當政府支出增加10億美元時,對該國進口的影響。 答案:在開放經濟中,政府支出率為:Kg=1/(s+m)=1/(0.1+0.2)=10/3 政府支出增加10億美元時,國民收入增加為△Y=Kg×△G=(10/3)×10=100/3 這樣該國進口增加△M=m×△Y=0.2×(100/3)=20/3(億美元) 第七章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1、設IS曲線的方程為Y=0.415-0.0000185y+0.00005G,LM曲線的方程為r=0.00001625y-0.0001M/P。式中,r為利率,y為收入,G為政府支出,P為價格水平,M為名義貨幣量。試導出總需求曲線,并說明名義貨幣量和政府支出對總需求曲線的影響。 答案:聯立IS方程與LM方程即r=0.415-0.0000185y+0.00005G r=0.00001625y-0.0001M/P 總需求方程為:y=11942.446+1.4388G+2.8777M/P 名義貨幣量和政府支出的增加會使總需求擴張,總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反之則反是。 2、如果總供給曲線為ys=500,總需求曲線為yd=600-50P (1)求供求均衡點;(2)如果總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均衡點。 答案:(1) ys=500 yd=600-50P 解得P=2y=500 (2)總需求上升10%,則總需求曲線為yd=660-55P ys=500 yd=660-55P 解得P=32/11≈3y=500 3、設經濟的總供給函數為y=2350+400P,總需求函數為y=2000+750/P,求總供給和總需求均衡時的收入和價格水平。 答案:y=2350+400PAS y=2000+750/PAD 解得P=1y=2750 第八章 經濟增長理論 1、在新古典增長模型中,人均生產函數為y=f(k)=2k-0.5k2,人均儲蓄率為0.3,設人口增長率為3%,求: (1)使經濟均衡增長的k值 (2)黃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人均資本量 答案:(1)經濟均衡增長時,sf(k)=nk,將s=0.3,n=3%代入得: 0.3(2k-0.5k2)=0.03k 所以20k-5k2=k得k=3.8 (2)按黃金分割律要求,對每個人的資本量的選擇應使得資本的邊際產品等于勞動的增長律,即f(k)=n于是有2-k=0.03,得 k=1.97 2、已知經濟社會的平均儲蓄傾向為0.12,資本產量比等于3,求收入的增長率。 答案:收入增長率是與企業家所需要的資本—產量比適合的收入增長率,哈羅德把它稱為“有保證的增長率”,用Gw表示。 有保證的增長率等于社會儲蓄傾向與資本產量比的比率,即Gw=s/v=0.12/3=0.04=4% 3、已知平均儲蓄傾向為0.2,增長率為每年4%,求均衡的資本產量比。 答案:由于增長速度G=s/v,所以資本產量比v=s/G=0.2/0.04=5 第九章 通貨膨脹理論 1、設統計部門選用A、B、C三種商品來計算消費價格指數,所獲數據如下表: 品種 數量 基期價格(元) 本期價格(元) A 2 1.00 1.50 B 1 3.00 4.00 C 3 2.00 4.00 試計算CPI及通貨膨脹率。 答案: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 CPI=(1.50×2+4.00×1+4.00×3)/(1.00×2+3.00×1+2.00×3)×100%=173 通貨膨脹率л=(173-100)/100=73% 2、假定某經濟最初的通貨膨脹率為18%,政府試圖通過制造10%的失業率來實現通貨膨脹率不超過4%的目標,當價格調整方程的系數為h=0.4時,試利用價格調整方程描述通貨膨脹率下降的過程。 答案:價格調整的方程可以寫為:л=л-1+h[(y-1—y*)/y*],其中∏和∏-1分別代表本期和上期的通貨膨脹率,(y-1-y*)/y*代表實際產出對潛在產出的偏離程度,這里大體上可以衡量失業率,于是:л1=18%—0.4×0.1=14% л2=14%—0.4×0.1=10% л3=10%—0.4×0.1=6% л4=6%—0.4×0.1=2% 可見,經過政府連續制造4年的10%的失業率,可以使通貨膨脹率降到4%以下。 選擇題答案: 第四章 (1)C(2)C(3)A(4)D(5)C 第五章 (1)B(2)B(3)A(4)B(5)B(6)A(7)C
【第一問】
均衡時有sf(k)=nk,即0.3*(2k-0.5k^2)=0.03k,解得k=3.8
【第二問】
黃金律相對應的人均資本量即消費最大化時的k,c=f(k)-nk,dc/dk=f'(k)-n=2-k-0.03=0,解得k=1.97
幫忙做一道宏觀經濟學的計算題
假設一個只有家庭和企業的兩部門經濟中,消費C=100+0.8Y。I=150-6I,M=150,L=0.2Y-2R。(1)求IS,LM曲線。(2)均衡收入,利率。(3)若兩部門變為了三部門其中稅收=0.25Y,G=100億 求IS,LM1、
IS:
Y=C+I=100+O.8Y+150-6r
=>
Y=1250-30r
LM:
M/P=L
=>
150==0.2Y-2r
=>
Y=750+10r
2、均衡時IS=LM
有均衡收入Y=875
均衡利率R=12.5
3、
IS:
Y=C+I+G=100+O.8(Y-T)+150-6r+100
=>
Y=875-15r
[T為稅收]
LM:
M/P=L
=>
150==0.2Y-2r
=>
Y=750+10r
P為物價指數,沒說就默認為1
請教宏觀經濟學的計算題
假定一國經濟中,貨幣需求為L=0.2Y,貨幣供給M=200,消費C=84+0.8Y,投資I=140-5r,政府支出G=50,稅收T=50,政府轉移支付Tr=20,求:rn(1) 均衡國民收入、利率和投資;rn(2) 若其他條件不變,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均衡國民收入、利率和投資有什么變化?rn(3) 是否存在“擠出效應”?rn(4) 計算投資乘數、政府支出乘數、轉移支付乘數、稅收乘數。這么簡單,建立幾個等式就解決
相關推薦:
增值稅假發票(增值稅普通發票是假的稅務局怎么辦)
倒賣增值稅發票判多少年(倒賣票400萬判幾年)
撫養費糾紛證據目錄(家庭糾紛解決指南目錄)
解除承包合同通知書(合同通知書匯總17篇)
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