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資詐騙罪判刑多少年
法律分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構成集資詐騙罪法條定義是什么
集資詐騙罪是一種嚴重的經濟犯罪行為,其本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了金融法律法規,通過欺詐手段進行非法集資,嚴重擾亂了國家的金融秩序,侵犯了公眾和私人的財產所有權。該罪行涉及的金額往往巨大,對社會和個人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
根據《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對于集資詐騙罪,法律制定了嚴格的處罰措施。如果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且金額較大,犯罪者將面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時需繳納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如果集資詐騙的金額特別巨大,或者存在其他嚴重情節,犯罪者將面臨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而在情節特別嚴重的情況下,犯罪者可能會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沒收財產。
這些法律條款的存在,旨在嚴厲打擊集資詐騙等經濟犯罪行為,保護公眾的財產安全,維護國家的金融穩定。同時,這也提醒公眾要增強法律意識,提高風險意識,避免陷入非法集資的陷阱。
最高法對集資詐騙罪的認定標準
對于集資詐騙罪的認定,主要依據為以下幾點:
1)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2)運用詐騙手段進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活動;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應以集資詐騙罪論處。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實施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所列行為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一)集資后不用于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于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二)肆意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三)攜帶集資款逃匿的;
(四)將集資款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的;
(五)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返還資金的;
(六)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逃避返還資金的;
(七)拒不交代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的;
(八)其他可以認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刑法》關于集資詐騙罪的具體規定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明確指出,以非法占有為核心,利用欺詐手段進行非法集資行為,若構成犯罪且金額較大,將被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時需繳納二萬元至二十萬元不等的罰金;
若金額巨大或存在其他嚴重情節,則將面臨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需繳納五萬元至五十萬元不等的罰金;
而對于金額特別巨大或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者,將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同時還需繳納五萬元至五十萬元不等的罰金或沒收全部財產。
相關推薦:
集資詐騙罪刑法法條(集資詐騙數額的法律規定)
判定是否屬于醉酒駕駛(醉駕狀態怎樣界定)
刑事訴訟法自訴要求(刑事自訴案件的立案條件)
孩子被小區的建筑垃圾絆倒摔傷,物業該不該賠(物業管理案例分析)
刑訴法的近親屬(刑訴法中的近親屬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