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職工一般不可以要求賠償精神損失費。工傷賠償項目包括治療工傷的醫(y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勞動能力鑒定費、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等,但不包括精神損失費。
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三十八條 因工傷發(fā)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guī)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一)治療工傷的醫(y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到統(tǒng)籌地區(qū)以外就醫(yī)的交通食宿費; (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九)勞動能力鑒定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三十九條 因工傷發(fā)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guī)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三)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
工傷 精神損害賠償 屬于勞動爭議,向人民法院 提起民事訴訟 請求精神損害賠償?shù)模瑧敯凑彰袷路梢?guī)定裁決用人單位是否予以精神賠償。雖然,《 工傷保險條例 》和《 社會保險法 》規(guī)定的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是職工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實際上也就是 殘疾賠償金 ,但殘疾賠償金并不是精神損害賠償,故朱某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但應根據(jù)過錯原則來判斷用人單位是否需要 賠償精神損失 及需要賠償?shù)某潭取H缏殬I(yè)病和用人單位有過錯的安全事故引發(fā)的工傷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法律客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jù)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屬于工傷的,勞動者不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應按照《工傷保險條例》中規(guī)定的賠償范圍及標準請求支付。
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規(guī)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yè)和選擇職業(yè)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wèi)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yè)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yè)技能,執(zhí)行勞動安全衛(wèi)生規(guī)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yè)道德。
法律分析:工傷事故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1、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工傷人身損害,應當按照國務院制定的《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請求工傷保險賠償,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不能直接對用人單位提起人身損害賠償?shù)拿袷略V訟。2、精神損害賠償是指自然人因其人身權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權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損害或遭受精神痛苦,受害人本人或死者近親屬要求侵權人通過財產(chǎn)賠償?shù)确椒ㄟM行救濟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精神損害賠償?shù)姆尚再|是財產(chǎn)賠償責任,具有填補、撫慰、懲罰的功能。3、由于工傷保險待遇與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法律性質和功能不同,對工傷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不能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應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
法律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二條 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tǒng)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處理。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