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定非法集資的三個條件
認定非法集資的三個條件如下:
1、未經許可的金融活動
即未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進行的金融活動。
2、承諾回報
以許諾還本付息或者給予其他投資回報的方式吸引資金。
3、面向不特定對象
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即向社會公眾開放,而非僅限于特定群體。
非法集資的量刑標準具體如下:
1、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1)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3)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2、集資詐騙罪:
(1)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非法集資的立案標準具體如下:
1、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2、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三十戶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一百五十戶以上的。
3、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4、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5、其他擾亂金融秩序情節嚴重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七十六條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在提起公訴前積極退贓退賠,減少損害結果發生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非法集資認定條件
個人或單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認定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對于個人非法吸收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需要達到30戶以上;對于單位非法吸收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則需要達到150戶以上。其次,當個人非法吸收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數額超過10萬元,單位非法吸收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數額超過50萬元時,將被認定為非法集資行為。
根據《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將受到相應的刑事處罰。具體而言,如果數額巨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將處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如果數額特別巨大或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則將處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對于單位犯罪,將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上述規定進行處罰。在提起公訴前積極退贓退賠,減少損害結果發生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此外,《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四十九條對集資詐騙的立案追訴標準進行了明確。對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的行為,如果個人集資詐騙數額達到10萬元以上,應予立案追訴。這些法律規定為非法集資行為的認定和處罰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
非法集資有哪些認定標準
非法集資罪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其認定依據涉及多個方面。首先,犯罪主體可以是一般主體,包括自然人和單位。其次,犯罪主觀方面必須為故意。第三,犯罪客體則是國家金融管理秩序。最后,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未經法定程序批準的集資行為。
法律依據來自《刑法》。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根據情節輕重,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此罪,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述規定進行處罰。在提起公訴前積極退贓退賠,能減少損害結果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另外,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巨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沒收財產。單位犯此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述規定進行處罰。
相關推薦:
公司受賄罪(公司職員受賄如何處罰)
非法集資行為的認定(非法集資罪如何認定)
非法經營外匯罪的量刑(非法買賣外匯判多久)
個人向公司借款(個人向公司借款問題有哪些)
個人偶然所得稅(偶然所得交多少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