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員工收賄賂量刑標準
一、企業員工收賄賂量刑標準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如何認定
根據2010年5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10條規定,索取或收受賄賂數額較大的標準為5000元以上。另根據《刑法》163條第2款規定,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用的,應以受賄行為論處。但是,對于缺少下列構成要素之一的,則不能認定為本罪的受賄行為:
1、必須是公司、企業工作人員,單位如果違反規定收受了回扣、手續費,則不能以本罪行為論處;
2、必須是在經濟往來活動中,倘若不是在經濟往來活動中,如果工作之余,沒有利用自己職務的便利為他人推銷產品、聯系業務、購買物質,以酬謝費索取或收受他人財物的,則不能構成本罪;
3、必須違反了國家有關規定,如屬國家有關部門批準成立從事諸如提供信息、介紹業務、咨詢服務等專門機構的人員,按規定收取手續費的,不能以犯罪論處;
4、必須收取了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這里的各種名義,是指依規定不能收取的任何形式的費用;
5、必須將已收受的費用歸個人所有,如果交給單位,則不構成本罪。
三、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量刑標準
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基本解釋
受賄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
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指利用本人職務范圍內的權力,即自己職務上主管、負責或者承辦某項公共事務的職權及其所形成的便利條件。
索取他人財物的,不論是否為他人謀取利益,均可構成受賄罪。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的,必須同時具備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條件,才能構成受賄罪。但是為他人謀取的利益是否正當,為他人謀取的利益是否實現,不影響受賄罪的認定。
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國有公司、企業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或者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
【法律依據】: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十四章 附 則
第三百八十八條 本規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發布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公安部令第35號)和2007年10月25日發布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號)同時廢止。
私營企業受賄罪是什么意思
私營企業受賄,指的是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這屬于非國家人員受賄罪的范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這類行為的處罰標準為: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則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時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此外,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若這些款項歸個人所有,也將依照上述規定進行處罰。
對于國有公司、企業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從事公務的人員,如果實施了上述行為,將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三百八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這反映了我國對于各類企業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進行受賄行為的嚴肅打擊和嚴格懲治。
簡而言之,私營企業受賄是指利用職務便利,非法獲取他人財物為個人謀取利益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商業道德,更是觸犯了法律。對于這類違法行為,我國法律有著明確的處罰規定,旨在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保護企業正當權益,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企業受賄罪量刑標準是什么呢
企業受賄罪是針對公司、企業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根據量刑標準,這類犯罪行為的處罰分為兩種情況:
其一,當涉及的財物數額較小,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將面臨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數額較大,則將處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且可以并處沒收財產。這表明,量刑與受賄數額直接相關,數額越大,刑期越長。
其二,涉及到公司、企業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且這些款項歸個人所有。對于這樣的行為,同樣會依照前述規定進行處罰。這意味著,無論是直接的財物索取,還是通過經濟往來變相獲取私利,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總之,企業受賄罪的量刑標準強調了對職務行為的嚴格規范和對違法所得的嚴厲懲罰。無論是數額大小,一旦觸犯法律,都將受到相應程度的刑事處罰。這一標準旨在維護市場經濟的公平公正,預防和打擊商業領域的腐敗行為,確保企業運營的合法合規。
相關推薦:
公司受賄罪(公司職員受賄如何處罰)
非法集資行為的認定(非法集資罪如何認定)
非法經營外匯罪的量刑(非法買賣外匯判多久)
個人向公司借款(個人向公司借款問題有哪些)
個人偶然所得稅(偶然所得交多少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