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A817
火星隕石NWA 817-含橄欖石的累積單斜輝石(Nakhlite),歷史上火星上有液態水的第一個直接證據!
注:難免瑕疵,敬請指正。
西北非817
發現于2000年12月,撒哈拉
無剛玉(火星)
鈉長石
(具有累積結構的含橄欖石的單斜輝石)
標本為8塊切割碎片,裝在寶石盒中。
推薦的分類Martian(nakhlite)意思是:
“屬于nakhlite型的火星隕石。”
突出顯示的單詞定義如下:
火星隕石:火星隕石是火星巖石,通過撞擊從火星噴出,后來以隕石的形式落到地球上。 三種眾所周知的類型是shergottites(玄武巖到lherzolitic火成巖,以Shergotty,印度,1865年墜落命名),nakhlites(clinopyroxenites或wehrlites,形成累積巖石,并以埃及Nakhla命名,1911年墜落), 和chassignites(以法國Chassigny命名,1815年墜落命名的dunitic累積巖石)。
在2002年的一項研究中(非洲西北部817號火星隕石的水蝕變)。Gillet,P.等人地球行星。科學研究。利特。203,431–444)有人建議,在NWA817 Nakhlite中觀察到的蝕變產物、明顯沒有碳酸鹽和負dd值可以由來自火星地幔的流體的巖石滲透來解釋。從研究來看,這是火星上液態水的第一個直接證據!
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網站上閱讀NWA 817的完整描述
閱讀非洲西北部的水蝕變817文章摘要
流星學會數據庫的官方參考數據:
西北非洲817
基本信息姓名:西北非洲817
這是一個正式的隕石名稱。
縮寫:NWA 817
觀察到墜落:沒有
發現年份:2000年
國家:摩洛哥
質量:104克
分類
歷史:
NHM目錄:第5版(2000年)火星人(nakhlite)
氣象公報:MB 85(2001)火星人(nakhlite)
MetBase:v.7.1(2006)Nakhlite
推薦:火星(nakhlite)
這是被批準為火星(nakhlite)的21顆經批準的隕石中的一顆。
Writeuphelp
來自MB 85的文章:
西北非洲817
摩洛哥
發現于2000年12月
火星隕石(nakhlite)
在摩洛哥的沙漠中發現了一塊104克的石頭。分類和分析(V. Sautter,MNHNP; J. Barrat和M. Lesourd,UAng; A. Jambon,UPVI; P. Gillet,ENSL;C.Göpel和J. Joron,IPGP):未經認可的,中等粒度的,具有累積紋理的含橄欖石的單斜輝石;由分區的,自形的,subcalcic augite(Wo38-40 En38-27Fs24-34和Fe / Mn = 39-31),橄欖石(從核心中的Fa57分配到輪輞中的Fa86,Fe / Mn = 54-43)結晶巖漿夾雜物和三組分積云中間層(玻璃包括微量的硫化物液滴,具有不尋常的骨架形態的鈦磁鐵礦,
含有鈦鐵礦溶出物和針狀輝石);礦物模式(vol%),pyroxene = 69,橄欖石= 15,中穩態= 15,Fe-Ti氧化物= 1;改變(可能是地球前的)在橄欖石和玻璃狀中斷中產生含水亞鐵硅酸鹽;與其他nakhlites相似的散裝主要元素組成;元素比確認火星起源(FeO * / MnO = 37mol / mol,Na / Al = 0.40,K / La = 449,Ga / Al = 3.9×10-4);具有比其他nakhlites更高的中穩態比例;顯示有關nakhlite的有史以來最高的Th,U和稀土元素(REE)濃度(例如,Th = 0.6 ppm); REE模式的特征在于強REE富集(Lan / Ybn = 4.89)和Eu / Eu * =
0.90。氧同位素(M.Javoy和E.Petit,IPGP):Δ17O= + 0.4·。標本:10克,ENSL;主要藏家,Fectay。
有水,存在液態水湖。
意大利航天局領銜的一個研究團隊在《科學》雜志上發表報告稱,他們發現火星南極冰蓋表面下約1.5千米處存在一個液態水湖。這一發現在國際上尚屬首次,有望為未來火星探索添加新內容,并引發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新探討。
由來自意大利航天局、意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意大利國家科研委員會以及3所意大利大學的30多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分析了歐洲航天局“火星快車”探測器上的雷達設備在2012年5月到2015年12月間的觀測數據。
發現火星南極冰蓋地區的雷達信號出現明顯異常,形態與地球南極冰川下的液態水湖相似,這說明火星上可能有穩定的液態水存在。
擴展資料
在火星尋找生命,這個液態水湖是一個可能性非常大的地方,雖然現在還不能確定這里是否有生命存在。美國航天局首席科學家吉姆·格林也表示,火星上有液態水,令人有理由相信火星可能具備支持生命存在的條件。
火星南極冰蓋地區的溫度約為零下68攝氏度,遠低于冰點,水中可能溶有鎂、鈣、鈉等火星巖石中的金屬鹽,這些金屬鹽像防凍劑一樣,加上冰蓋帶來的壓力,使這個湖泊在冰點下保持了液態。
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副教授艾倫·達菲表示,這個液態水湖不會是人們想要跳進去游泳的那種湖。它里面的水可能是混合了高氯酸鹽的濃鹽水。他還認為,整個火星地下都可能有類似的液態水湖。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發現火星上存在液態水湖
火星上有水,而且有很多水。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也觀察到類似地下水涌出的現象,南極冰冠有部分退縮,雷達數據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
與地球相比,地質活動不活躍,而另一個獨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火星兩極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組成的極冠,而且上面覆蓋的干冰會隨季節消長。
擴展資料:
火星的發現
火星在西方被稱為戰神,這或許是由于它鮮紅的顏色而得來的,所以火星有時被稱為“紅色行星”。(在希臘人之前,古埃及人曾把火星作為農耕之神來供奉。后來的古希臘人把火星作為戰神阿瑞斯,而古羅馬人繼承了希臘人的神話,將其稱為“戰神瑪爾斯”。
北歐神話里,火星是戰神提爾。而月份三月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火星在中國古稱“熒惑”,這是由于火星呈紅色,熒光像火,在五行中象征著火它的亮度常有變化;
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復雜,令人迷惑,所以中國古代叫它“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火星
現在的觀測證據表明,火星的表面沒有液態水,雖然它的表面曾經有水沖刷的痕跡。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
火星(Mar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天文符號是♂,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于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在西方稱為“戰神瑪爾斯”。橘紅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干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與地球相比,地質活動較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份于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布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另一個獨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在地球,火星肉眼可見,最高亮度可達-2.9等,八大行星中比木星、金星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