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完離婚后可以不讓對方探視孩子么
不可以,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條: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
當夫妻辦理離婚手續之后,如果有孩子,那么法院會將孩子判給其中一方,即擁有撫養權,那么相對的另外一方沒有撫養權的則擁有探視權,在法院判決的規定時間有探視孩子的權利,可是有一些特殊情況的可能不會想讓另一方探視孩子,辦完離婚后可以不讓對方探視孩子么?一、辦完離婚后可以不讓對方探視孩子么 不可以,我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明確規定了離婚后不直接扶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 如果在離婚時有約定,判決書里確認了,根據判決書的確定行使探望權。如果對方不協助,可以起訴到法院強制執行,就是對有協助義務的人拘留或者罰款。如果離婚判決書沒有判給探望權,可以起訴要求法院給探望權,由法院確定行使方式和地點等。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條: 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二、相關法律規定 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后,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愿。 第一千零八十五條 離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前款規定的協議或者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者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三、離婚子女探視權、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 1.探視權是指夫妻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按照離婚協議或法院判決,遵循一定的方式和時間,探望子女的權利。 2.探視權屬于身份權的范疇,是基于父母子女關系而享有的身份權。也是有子女的父或母,基于夫妻離婚而產生的一種身份權。它是一項獨立的民事權利。 3.離婚后對不直接與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或母來說,只是變更行使探視權的方式。 4.離婚后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教育是父母雙方應盡的法定義務,同時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對子女的探視也是應有的法定權利,這種權利和義務不能因離婚而消除。 所以,離婚后可以不讓對方探視孩子么這個問題在上文的《民法典》規定中有明確說明,如果法院的判決書中沒有賦予探視權,那么就當然不能探視孩子,但是如果判決書中沒有明確說明,那么是擁有探視權的,對方拒絕可以要求強制執行甚至上訴。
離婚協議探視權可以不讓探視嗎
法律主觀:
一、離婚協議不讓探視權合法嗎
不合法,不 撫養 子女的一方是有權探視子女的,如果撫養方不配合的,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探視權的行使是有法律保障的,對拒不履行協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權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的規定,是指對拒不履行協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權的有關個人和單位采取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不能對子女的人身、探望行為進行強制執行。
當然,一般來說, 離婚 爭議解決后,一般除非必要是不會訴至法院強制行使探視權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跟對方進行溝通,還可以跟對方家里的老人溝通,借以獲得支持。
二、什么是子女探視權
探望權,又稱見面交往權,是指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于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系、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
探望權從法理上看,是基于親權產生的一種權利,只要身份關系存在,探望權就應該是沒有直接撫養的一方的權利。
需要注意的是,子女探視權的設置意圖,平常人們在遇到阻撓不能行使探視權的時候,通常都是說自己的探視權被侵犯了,久而久之便有人誤以為探視權的設立初衷是為了補償沒有獲得 子女撫養 權的一方。這種想法顯然是錯誤的,孩子的成長中父與母缺一不可,正是基于這種原因,所以從法律上給了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層保障。探視權的行使是為了孩子直接接觸到父母雙方,所以探視權的最根本目的是為了孩子的成長。
三、如何行使探望權?
對探望的方式、時間安排一般由父母在離婚時協議。為子女的健康成長,雙方在離婚時應對子女的探望問題進行協商,對探望方法、時間進行具體、細致的安排。
離婚時雙方對子女探望不能達成協議的,由人民法院在處理離婚案件時一并判決。一般在不影響子女的學習、嚴重改變子女 生活規律的前提下,確定一段時間內,間接扶養方可與子女單獨交流。如果人民法院已經作出的離婚判決沒有涉及子女探望權的,“當事人就探望權問題單獨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間接扶養方在行使探望權時,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有協助的義務。如果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不履行協助探望的義務,或者是 采取各種手段,阻礙另一方實現探望權,那么有探望權的一方可通過向人民法院起訴,實現自己的探望權。對拒不執行有關探望子女的判決或者裁定的,人民法院可 對有協助義務的個人和單位采取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綜上所述,法律上并沒有嚴格規定怎么探視或什么時候探視,只有父母協商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時候才由法院判決。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六條
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
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
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
相關推薦:
故意傷害傷殘鑒定(故意傷害傷殘鑒定標準及賠償標準)
環境監管失職罪概訴(環境監管失職罪是什么概念)
拐賣婦女兒童罪未遂(拐賣兒童未遂的法律量刑)
婚內財產協議書必須公證嗎(婚內財產協議書需要公證嗎)
婚前房產公證書樣本(房產公證書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