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內容:
存不下錢,很多朋友就會覺得是自己亂花錢,自控力差,但我覺得,聚焦在分配習慣和順序上會更容易解決。
我理解你的處境,作為一個并不賺錢,剛脫離父母開始財務自主決定的人,你這樣本來就是正常的。父母給的生活費,大概率是夠你每月生活消費的,所以我們—般都會用完。
不過,對于一個大學生,如果有一套簡便易操作的方法幫助你培養理財意識,對你未來影響可能不僅禧是金錢上的。以我自己經驗,從分配習慣、消費習慣和存錢技巧給你來出出主意吧。
分配:收到生活費,馬上把錢分成3份第一份,先拿出10%。存到一個儲蓄賬戶中,這個儲蓄比例一般不會對你的生活質量有大的影響。未來,隨著你對自己的消費掌控力越來越高,可以調整這個比例。
存哪兒呢?建議選擇低風險的定期產品,至少期限在1個月以上,而不是選擇余額寶這種,靈活取用的。在你最有錢的時候,馬上存一筆,而且暫時無法取用,自然就能存下一筆錢。
具體哪里買呢?方便安全為主。可以選你收生活費的銀行卡,打開它的手機銀行,找到理財產品區;或者支付寶的理財分區、微信理財通,都有定期產品區域。購買前,一定要注意看看產品說明書,確認風險等級,先選中低風險的產品,聚焦安全,先不要太在意收益。
第二份,把你吃飯、交通、手機話費等必要的生活開支,大概估個金額,保留在生活費的銀行卡里。日常用時,正常刷卡支付。
第三份,剩下的錢可以轉到余額寶,或者微信零錢+這樣的電子消費賬戶,做你的彈性消費基金。如果你想買想要的、但不是一定要買的東西,比如看上一件衣服,想和同學出去搓—頓,可以用這個賬戶支付、轉賬。
記住,收到生活費,馬上動手做好這些轉賬動作。既能馬上存下錢,而且可以方便地觀察剩下2個賬戶的余額,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到底是什么樣的。
消費:養成對賬單的習慣再來說說消費習慣。
除了可以自己嘗試記一個月的賬,其實“有人”一直在幫你記錄——你可以直接選擇把最近2~3個月的銀行卡賬單、微信支付賬單、支付寶賬單都下載下來,然后分類找找其中“花了,但和自己想得不一樣”的錢。
銀行卡的明細,登錄各家網上銀行,都能方便看到。
3個存錢的小技巧最后,再給你3個存錢小技巧,提升你的存錢成功率。
1、存不下錢的話,先停止一切信用消費,比如用花唄、信用卡等;
2、可以找幾個想—起存錢的小伙伴,組成一個存錢小組,確定每個人的存錢日/金額,到點打卡存錢結果,互相監督。
3、給自己存錢,設置一個階段性獎勵。但也要注意,這個階段性獎勵的花費,不要超過你存錢金額的20%哦。
上面這些方法,希望可以對你有用。
最后想說,所謂的好習慣,不應該給你很大壓力。把“不知道怎么合理消費”的迷惑,轉化為簡單明確的行動規則,邊行動邊調整,一定可以找到適合你的答案。
我認為合理使用生活費就是把生活費花在必要支出上。
俗話說得好,錢要花在刀刃上。每一分錢的花出都是一筆流失的財富。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來源都是父母辛苦掙得,每一分生活費都是父母的汗水與淚,因此更要格外珍惜。要讓生活費花的合理呢,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必要支出,什么是非必要支出。
什么是必要支出呢?首先,在吃喝住行方面,住行,大部分大學生以住宿舍為主,因此,在“住”方面并不會花生活費。那么,剩下的“吃住行”方面就是必要支出啦。“行”方面的支出一般較少,除非是喜好旅游外出之人,普通人主要是在一些共享設備、地鐵或者公交車等方面會有支出。在校大學生的生活費最主要的還是花在“吃”與“穿”上面。“吃”,主要是以食堂為主。當然啦,不是所有的大學食堂都符合各個大學生的口味,也有不少大學生會去小吃街等地進行消費。在“吃”上面花錢是無法避免的,畢竟民以食為天,咱們現在也沒有必要過食不果腹的生活。至于“穿”,不少大學里面都開設有服裝店,只是,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購已經十分普遍了,大部分大學生還是主要在網上購物為主。在“穿”方面花錢也無可厚非,這也是很必要的。畢竟衣不蔽體的生活咱現在也不必要過,是吧?
只是,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費花的合理的。有部分大學生會有些許攀比心理,在吃穿方面總要顯出與眾不同之處。例如“吃”要吃最好的,“穿”要穿大名牌,普通的還看不上。這些其實就屬于“非必要支出”了,畢竟,在吃穿方面根據生活費的多少進行合理安排也可以,吃得健康、穿得得體大方就可以了。當然,若是部分大學生家中有礦,花得起,那就開心就好吧,開心最重要。
“必要支出”還體現在其他方面。例如學習用具,有一些大學生所寫的專業是對學習用具有特殊要求的,例如美術等等。該買的學習用具咱當然得買。當然,大學生也會用生活費買一些生活必需品,例如紙巾,沐浴露等等。這些生活必需品也都屬于必要支出。
當我們分清楚什么屬于必要支出,什么屬于非必要支出之后,漸漸減少非必要支出就可以了。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沒必要花的也可以不用花,省下來的錢用來給父母買個小禮物或者存起來應急或作他用,也是極好的。
禮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