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六月婷婷网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企業所得稅怎么算

首頁 > 稅收2020-10-01 00:57:00

計提 企業所得稅怎么計算,數據要在哪里看啊

目前財務軟件已經可以實現自動計算所得稅了,并且如果有問題的話,可以直接追溯到問題的來源,非常方便。
企業所得稅按月計提還是季度計提
企業所得稅采取按期預繳、年終匯算清激的辦法。預繳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一、按本年一個月或一個季度實際的應納稅所得額實際發生數計算繳納。

二、以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按月或按季的平均計算繳納。

下面以*9種按季度方法舉例說明:

某公司2008年1-3月份應納稅所得額為28000元,則本季度應預繳的所得稅額為:28000*25%=7000元

4-6月份應納稅所得額為56000元,則第二季度應預繳的所得稅額為:(28000+56000)*25%-7000=14000元。

7-9月份應納稅所得額為-8600元,(虧損)則不要預繳。

10-12月份應納稅所得額為84000元,則本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是:28000+56000-8600+84000=159400元,本年應納所得稅額:159400*25%=39850元。前三季度已預繳:7000+14000=21000元,則第四季度應交所得稅:39850-21000=18850元。

年度終了的4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月提方法與季提計算方法一樣:本月應納所得稅=月末利潤累計總額*所得稅稅率-以前各月應納所得稅額

1.計提時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2.上繳時

借: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3.結轉時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

下面以按月提法方法舉例說明:

某公司2008年1月份應納稅所得額為8000元,則本月應預繳的所得稅額為:8000*25%=2000元

分錄為:

借:所得稅2000

貸: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2000

2月份應納稅所得額為6000元,則第二月份應預繳的所得稅額為:(8000+6000)*25%-2000=1500元

分錄為:(計提同上)

3月份應納稅所得額為600元,則第三月份應預繳的所得稅額為:(8000+6000+600)*25%-2000-1500=150元

(1——3月份應繳所得稅為2000+1500+150=3650元)。

分錄為:

1.計提時(同上)

2.上繳時

借: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3650

貸:銀行存款3650

3.結轉時

借:本年利潤3650

貸:所得稅3650

以后各月以此類推。年度終了的4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如何計算企業所得稅

一般納稅人,貿易公司,按季度申報企業所得稅,如果上一個季度利潤總額累計虧損為170000,本季度利潤總額為盈利70000,請問本季度如何申報企業所得稅?比如所得稅稅率25%

自90年代起,我國便開始征收企業所得稅征稅,我們都知道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那么企業所得稅計算方法是怎樣的?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是多少?

一般納稅人,貿易公司,按季度申報企業所得稅,如果上一個季度利潤總額累計虧損為170000,本季度利潤總額為盈利70000,請問本季度如何申報企業所得稅?比如所得稅稅率25% -----本季度按累計利潤總額申報企業所得稅,即按-100000申報企業所得稅,本季度企業所得稅申報金額為“0”。
通過題目可以確定,累計是虧損所以不用交企業所得稅。
因為第一季度虧損17萬,第二季度行李7萬,所以累計虧損10萬。這種情況是不用交企業所得稅的。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謝謝!

企業所得稅是怎么算的?

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某企業經稅務機關同意,每個季度按實際利潤數預繳所得稅。2008年第一季度實現利潤額為150萬元,第二季度實現利潤額為180萬元,第三季度實現利潤額為200萬元,第四季度實現利潤額為100萬元。2008年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800萬元。要求:試計算2008年各季度應預繳和年終匯算清繳的企業所得稅稅額。

一、扣除項目

企業所得稅法定扣除項目是據以確定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項目。企業所得稅條例規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是企業的收入總額減去成本、費用、損失以及準予扣除項目的金額。

成本是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各項直接耗費和各項間接費用。費用是指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損失是指納稅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營業外支出、經營虧損和投資損失等。除此以外,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對納稅人的財務會計處理和稅收規定不一致的,應按照稅收規定予以調整。

企業所得稅法定扣除項目除成本、費用和損失外,稅收有關規定中還明確了一些需按稅收規定進行納稅調整的扣除項目。

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利息支出的扣除。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實際發生數扣除;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

2、計稅工資的扣除。 條例規定,企業合理的工資、薪金予以據實扣除,這意味著取消實行多年的內資企業計稅工資制度,切實減輕了內資企業的負擔。

但允許據實扣除的工資、薪金必須是“合理的”,對明顯不合理的工資、薪金,則不予扣除。今后,國家稅務總局將通過制定與《實施條例》配套的《工資扣除管理辦法》對“合理的”進行明確。

3、在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方面,實施條例繼續維持了以前的扣除標準(提取比例分別為14%、2%、2.5%),但將“計稅工資總額”調整為“工資薪金總額”,扣除額也就相應提高了。

在職工教育經費方面,為鼓勵企業加強職工教育投入,實施條例規定,除國務院財稅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4、捐贈的扣除。納稅人的公益、救濟性捐贈,在年度會計利潤的12%以內的,允許扣除。超過12%的部分則不得扣除。

5、業務招待費的扣除。業務招待費,是指納稅人為生產、經營業務的合理需要而發生的交際應酬費用。稅法規定,納稅人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業務有關的業務招待費,由納稅人提供確實記錄或單據,分別在下列限度內準予扣除:。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三條進一步明確,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也就是說,稅法采用的是“兩頭卡”的方式。

一方面,企業發生的業務招待費只允許列支60%,是為了區分業務招待費中的商業招待和個人消費,通過設計一個統一的比例,將業務招待費中的個人消費部分去掉;

另一方面,最高扣除額限制為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這是用來防止有些企業為不調增40%的業務招待費,采用多找餐費發票甚至假發票沖賬,造成業務招待費虛高的情況。

6、職工養老基金和待業保險基金的扣除。職工養老基金和待業保險基金,在省級稅務部門認可的上交比例和基數內,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7、殘疾人保障基金的扣除。對納稅人按當地政府規定上交的殘疾人保障基金,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8、財產、運輸保險費的扣除。納稅人繳納的財產。運輸保險費,允許在計稅時扣除。但保險公司給予納稅人的無賠款優待,則應計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9、固定資產租賃費的扣除。納稅人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可以直接在稅前扣除;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則不得直接在稅前扣除,但租賃費中的利息支出。手續費可在支付時直接扣除。

10、壞賬準備金、呆賬準備金和商品削價準備金的扣除。納稅人提取的壞賬準備金、呆賬準備金,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提取的標準暫按財務制度執行。納稅人提取的商品削價準備金準予在計稅時扣除。

11、轉讓固定資產支出的扣除。納稅人轉讓固定資產支出是指轉讓、變賣固定資產時所發生的清理費用等支出。納稅人轉讓固定資產支出準予在計稅時扣除。

12、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盤虧、毀損、報廢凈損失的扣除。納稅人發生的固定資產盤虧、毀損、報廢的凈損失,由納稅人提供清查、盤存資料,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準予扣除。

這里所說的凈損失,不包括企業固定資產的變價收入。納稅人發生的流動資產盤虧、毀損、報廢凈損失,由納稅人提供清查盤存資料,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可以在稅前扣除。

13、總機構管理費的扣除。納稅人支付給總機構的與該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管理費,應當提供總機構出具的管理費匯集范圍、定額、分配依據和方法的證明文件,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準予扣除。

14、國債利息收入的扣除。納稅人購買國債利息收入,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15、其他收入的扣除。包括各種財政補貼收入、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除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有指定用途者,可以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外,其余則應并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

16、虧損彌補的扣除。納稅人發生的年度虧損,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彌補,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不足彌補的,可以逐年延續彌補,但最長不得超過5年。

二、不得扣除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1、資本性支出。是指納稅人購置、建造固定資產,以及對外投資的支出。企業的資本性支出,不得直接在稅前扣除,應以提取折舊的方式逐步攤銷。

2、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是指納稅人購置無形資產以及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的各項費用支出。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也不得直接扣除,應在其受益期內分期攤銷。

3、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允許在稅前扣除;其他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在轉化為實質性損失之前,不允許在稅前扣除。

4、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納稅人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被有關部門處以的罰款以及被沒收財物的損失,不得扣除。

5、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納稅人違反國家稅收法規,被稅務部門處以的滯納金和罰款、司法部門處以的罰金,以及上述以外的各項罰款,不得在稅前扣除。

6、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納稅人遭受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保險公司給予賠償的部分,不得在稅前扣除。

7、超過國家允許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非公益、救濟性捐贈。納稅人用于非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的捐贈,不允許扣除。

8、各種贊助支出。

9、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

擴展資料:

企業所得稅規定,納稅人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同時對分期收款銷售商品、長期工程(勞務)合同等經營業務規定可按下列方法確定:

1、以分期收款方式銷售商品的,可以按合同約定的購買入應付價款的日期確定銷售收入的實現;

2、建筑。安裝、裝配工程和提供勞務,持續時間超過1年的,可以按完工進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確定收入的實現;

3、為其他企業加工、制造大型機械設備、船舶等,持續時間超過12個月的,可以按完工進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確定收入的實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企業所得稅

自90年代起,我國便開始征收企業所得稅征稅,我們都知道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那么企業所得稅計算方法是怎樣的?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是多少?

你要確定你們公司的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是屬于查賬征收還是核定征收。
要是屬于核定征收的話,那么只需要考慮銷售收入就可以了,因為核定征收不考慮利潤,只要發生收入就要按照一定比例(比如你所說的千分之二點八)來計算企業所得稅;
要是屬于查賬征收的話,那就要以利潤表上的利潤總額為計算企業所得稅的依據,以全年累計的利潤總額按照適用稅率計算全年累計應預交企業所得稅,再減去已預交的企業所得稅,剩下的就是本期需要預繳的企業所得稅了。

1、直接法,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2、間接法,在會計利潤總額的基礎上加或減按照稅法規定調整的項目金額后,即為應納稅所得額。

我想....你是理解錯了吧
...
你說的“實際上”
是說的是3月一次的季報吧~
那是預繳
不是最終的清繳。
書上說的
是理論上的計算方法
利潤總額乘以稅率25%
沒問題。
實際操作中的預繳
是這個季度的收入乘以稅率
那個這個季度的收入
沒有讓你直接報7+8+9的收入
而是用本月利潤減去累計到上個月為止的你所說的虧損
也就是比如累計到8月是虧損10萬
9月賺了20萬
那么你預繳789的時候
就是累計賺10萬
你就填報累計10萬
稅務自然算出7+8+9的收入了....
不知道說明白沒...認真看看申報表應該能懂
我以前和你一樣的想法...
不知道我說的是不是你想問的意思
個人意見.....

相關推薦:

工資納稅計算器(支付寶工資個稅計算器怎么使用)

居住證可以代辦嗎(居住證代辦)

國稅申報如何辦理(國稅納稅申報的流程是什么)

旅客的義務(客運合同中旅客的義務是什么)

執行立案條件(執行立案條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