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不賠錢可以報警嗎
工傷老板不賠償可以報警,但警察僅負責調解。工傷老板不賠償,建議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處理。
在工作中受傷而老板不賠償,可以考慮聯系以下機構來解決問題:
1、勞動保障部門,您可以聯系當地的勞動保障部門或勞動局,報告受傷事件并尋求他們的幫助。他們負責監督和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可以介入調查并協助解決工傷賠償問題;
2、 工會,如果您是工會成員,您可以聯系您所屬的工會組織,尋求他們的支持和代表。工會通常有專門的法律援助和勞動保護服務,可以幫助您維護權益并協商工傷賠償事宜;
3、法律咨詢機構,咨詢當地的法律援助中心、律師協會或其他法律援助機構,尋求法律咨詢和幫助。他們可以評估您的案件,并為您提供合適的法律建議和支持,包括起草法律文件和代表您與雇主進行談判;
4、 人力資源部門,如果您的公司有專門的人力資源部門,您可以向他們報告受傷事件,并尋求他們的幫助和介入。他們可能會與老板進行溝通,并尋求解決方案以確保您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2、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4、患職業病的;
5、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綜上所述,如果沒有勞動合同及其他證明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無法申請工傷認定,可以先申請勞動仲裁確認你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經過勞動仲裁確認存在勞動關系后,再申請工傷認定。如果經工傷認定,但經勞動能力等級鑒定不構成傷殘。需要賠償醫療、務工、交通、護理、營養等費用;若構成傷殘,需要 根據等級不同計算賠償金。1-10級賠償標準不同,級數越大賠付越小。根據不同的傷殘等級,獲得的補償是不一樣的。主要的補償是: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就業補助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伙食補助費、護理費等。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準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在什么情況下不認定工傷賠償?
?在以下情況下,不會認定工傷賠償:
1.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非工作原因受到傷害的;
2.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不是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傷害的;
3. 因工外出期間,因個人行為受到傷害的;
4. 在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但本人負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的;
5.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在48小時后死亡的;
6. 故意犯罪的;
7. 醉酒或者吸毒傷亡的;
8. 勞動者自殘或自殺的。
此外,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1.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2. 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3.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4. 患職業病的;
5. 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7.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工傷保險的賠償項目包括:
1. 醫療費;
2. 住院伙食補助費;
3. 外地就醫交通費、食宿費;
4. 康復治療費;
5. 輔助器具費;
6. 停工留薪期工資;
7. 生活護理費;
8.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9. 傷殘津貼;
10.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11. 喪葬補助金;
12. 供養親屬撫恤金;
13. 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在工作中受傷不一定能認定為工傷,只有因工作原因受傷的人才有權獲得工傷賠償。如果不能認定為工傷,相關費用需由個人承擔。
臨時工工傷老板不給賠償怎么辦
臨時工工傷老板不給賠償,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維權: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
2、向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等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3、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4、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臨時工被廠里辭退具體賠償如下:
1、勞動者具有法定過錯的沒有補償,其它的按本單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個月本人工資經濟補償金,違法辭退的按經濟補償金二倍支付賠償金;
2、按勞動法規定,沒有正式工與臨時工之分,都是勞動合同制職工,只有勞動合同期限不同,同樣享有勞動者的權利,履行勞動者的義務;
3、勞動合同履行期間,用人單位可以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單方面解除合同辭退職工;
4、勞動者嚴重違法違紀,用人單位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解除合同的,沒有補償。其中,因為勞動者原因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5、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解除合同的,應當按照勞動者本單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個月本人工資經濟補償金,滿半年不滿一年的按一年支付,不滿半年的按半年支付。
公司辭退員工補償金支付條件:
1、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2、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除外,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癥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3、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綜上所述,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九條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相關推薦:
工傷賠償索賠(工傷鑒定出了結果怎么找公司索賠)
不發工資能否搬走辦公用品(不給發工資去公司搬東西違法嗎)
工傷賠償路徑(一次性解決工傷賠償金打在什么卡里)
工傷不會賠償(什么情況下工傷不賠償)
上海退休年齡最新規定(上海退休年齡是多少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