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實體制度
法律主觀:
1、立法目的。 反 不正當競爭 法主要是反對經營者出于競爭的目的,違反市場交易中誠實信用的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通過不正當的手段攫取他人競爭優勢的行為。因此,它首先保護的是受 不正當競爭行為 損害的善意經營者的利益,以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從這個意義上說, 反不正當競爭法 所追求的價值理念是公平競爭。 反壟斷法則是從維護市場的競爭性出發,目的是保證市場上有足夠的競爭者,以便使交易對手和消費者在市場上有選擇商品的權利。根據反壟斷法的理論,只有當市場上出現了壟斷或者壟斷趨勢的時候,政府方可干預市場,干預的目的是降低市場集中度,調整市場結構。因此,概括地說,反壟斷法所追求的價值理念是自由競爭,目的是保障企業有自由參與市場競爭的權利,提高經濟效率和消費者的社會福利。 2、規制對象。 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是關注市場上企業間的相互競爭行為,目的是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 反壟斷法關注的則是競爭者之間的協調行為,目的是防止市場上形成排除競爭或者嚴重限制競爭的局面。 因此,一個違反了反壟斷法的行為,例如競爭者之間商定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格,因為這個行為沒有損害任何競爭者的利益,從而不會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 另一方面,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如假冒商標或假冒專利,這些行為因為不會影響市場競爭結構,不會減少市場上競爭者的數目,反壟斷法也不會把它們視為是違法行為。 當然,反壟斷法中也有一些關于企業市場行為的規范,特別是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定,例如禁止這種企業實施搭售行為或者價格歧視行為等。然而,反壟斷法制止這些行為不是出于這些行為不公平或者不正當(當然這些行為是不公平或者不正當的),而是因為這些行為會加強行為人已經取得的市場支配地位,從而惡化市場上的競爭條件。因此,反壟斷法關于企業市場行為的規則只是針對那些擁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大企業。
法律客觀: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 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遵守法律和商業道德。 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行為。 本法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或者提供服務(以下所稱商品包括服務)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
簡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作用
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作用:
1、保護企業和消費者權益:反不正當競爭法旨在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和消費者的權益。通過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防止企業之間利用虛假宣傳、商業詆毀、商業秘密侵犯等手段損害競爭對手的利益,同時保護消費者免受欺騙和不公平交易的傷害;
2、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目的是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和公平競爭環境。通過禁止壟斷行為、價格操縱、限制競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市場的競爭公平性,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3、促進經濟創新和發展: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存在鼓勵企業進行創新和發展。它防止了企業之間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不當競爭優勢,從而為企業提供了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有助于促進企業的創新活動和技術進步,推動經濟發展;
4、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不正當競爭行為可能對社會公共利益產生負面影響,如破壞市場秩序、損害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等。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作用在于預防和制止這些行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穩定和發展。
反不正當競爭法通常包含以下要素:
1、不正當競爭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了一系列不正當競爭行為,如虛假宣傳、商業詆毀、商業賄賂、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正當競爭條款等。這些行為違反了公平競爭的原則,給其他競爭者帶來了不公平的不利影響;
2、主體: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了不正當競爭的主體范圍,包括企業、個人、組織等。這些主體在市場競爭中從事不正當競爭行為,被視為違法行為的責任主體;
3、不正當競爭目的:不正當競爭法要求不正當競爭行為必須具有特定的目的,例如獲取不當競爭優勢、損害競爭對手的利益、誤導消費者等。這些目的與公平競爭原則相違背,被視為不正當競爭的標志;
4、影響:不正當競爭行為必須對市場秩序、公平競爭環境、其他競爭者或消費者產生實際或潛在的不利影響。這種影響可以是經濟損失、市場擾亂、消費者誤導等;
5、法律責任: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了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這可能包括罰款、賠償、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商業聲譽等。同時,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法律也規定了相關機構的監管和執法措施。
綜上所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作用是保護企業和消費者的權益,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促進經濟創新和發展,以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穩定。它在建設健康、公平和可持續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一條
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
相關推薦:
反不正當競爭法意義(簡述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意義)
代位權的內容專題(債權人代位權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0%個稅什么時候執行(房產個稅20從什么時候開始執行)
公司股東合作協議(股東合作協議怎么寫)
存款個人所得稅(個人存款利息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稅)